药材的质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外观性状表现出来,如贝母以小者为好,紫草以质软者为好,玄参以色黑者为好,黄柏以黄者为好,茜草以红者为好,白术以断面朱砂点多的为好等。药材的色泽、质地、形状和气味等外观质量指标,也是由药用植物的种类、品种的遗传特性与外界环境条件所决定的。
如生长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当归药材,外观质量是不同的。在甘肃岷县,当归栽培在海拔2000~2400m的地区;在云南丽江,当归栽培在海拔2600~2800m的地区,其药材的质量最好。如果海拔高度降低,气温升高,不但当归药材的产量会降低,还会发生主根变小,须根增多,肉质差,气味不浓,外观质量显著降低等现象。
种植药材的土地性质和质地,对药材的外观质量也有影响。一般根类药材植物,适合于种植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上。同药材在不同土壤上生长,其质量是有差异的。例如,在黑麻土上生产出的当归药材,其气味要比在红土上生长者浓得多;大黄适合在砂质壤土上生长,在粘土上植株就会发育不好,但在过于疏松的土壤上生长时,大黄的根部容易分叉且质地疏松,药材品质下降。
其他生态条件,如光照、水分等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也都是很大的。如广藿香在苗期喜阴,成株则可在全光照下生长,在光照充足时,植株茎叶粗壮、质厚,药材的产量与产油率均比在荫蔽条件下生长者为高。薄荷植株也是在阳光充足时叶片肥厚,药材的质量较高;而在雨水较多时,容易导致植株徒长,叶片较薄,植株下部的叶片容易脱落,药材的质量较低。
除了生态条件外,具体的栽培措施对药材的外观质量也有较大影响。同一种药材用不同的方法繁殖时,所获药材的质量就有一定的差异。例如桔梗可用种子繁殖,亦可用芽头繁殖,前者药材条直、质实、分叉少、质量好,后者药材根细而扭曲、分叉多、质量较差。栽种深度是影响药材外观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,如元胡在浅栽时,获得的药材块茎较大,但数较小,产量较低;若栽种过深会影响出苗,药材的块茎较小,收获时不易收净,也难获得较高的产量。
对多年生药用植物来讲,于不同年份采收的药材,质量也有较大的变化。如黄芪以种植6~7年时采收,根体坚实饱满,有顺纹裂皮,药材的质量较好;而芍药则在栽植后3~4年采收为好。此外,收获季节、收获时间、干燥方法和干燥时间等,对药材的外观质量均有影响。如采收芍药的具体时间不能早于6月下旬,过早采收则生长不足,药材产量低;但也不能迟于10月上旬,过迟则根部内的淀粉发生转化,加工后的药材质地不坚实,重量亦减轻。又如采收时间,对药材的干鲜比和外部色泽有重要影响。金银花在蕾期适时进行采收时,干鲜比为1:4,花蕾稍微开放时的干鲜比为1:4.5,花蕾全部开放时干鲜比为1:7;在上午9时以前采收的花蕾,如果天气好,摊薄晾晒,当天就能干燥好,药材的色泽最白,如果在上午10时以后采收,当天不能使药材干燥,过夜后药材色泽加深,多变为淡黄色,外观质量下降。一般叶类药材在采收后要求迅速干燥,否则即会影响药材的质量。